中新社海口6月17日電 (記者 王辛莉)記者17日獲悉,海南知名歷史文化學者、海南大學副研究員張朔人博士課題組主持的“《更路簿》歷史研究”獲得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。課題組將用跨學科的方法,系統綜合研究《更路簿》,探究海南漁民自發開發南海的歷史。
  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6月16日公佈結果。《更路簿》歷史研究課題為期4年。
  《更路簿》即南海航道更路經,又名更路經、更路傳,是海南漁民自古以來自編自用的航海“秘本”,是一種記錄航海知識的手抄本小冊子及手繪的航海地圖,為證明西沙和南沙群島自古屬中國領土提供了有力證據。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。
  據張朔人介紹,該課題將圍繞《更路簿》為何會在海南產生,其產生的主、客觀條件,南海諸島命名,海南漁民季節性移民潮的形成,漁民生產生活,明清時期海外交流等方面展開研究。該課題將用跨學科的“科際整合”,綜合運用歷史學、考古學、海洋學、地理學、語言學、民俗學、人口學等多學科的理論,研究海南漁民的南海開發歷史。
  他表示,將以田野調查和文獻考證相結合,對《更路簿》進行系統梳理。通過對南海諸島及海域的歷史文化遺產調查,揭示其文獻價值和法理依據。同時運用比較史學方法,將海南漁民所使用的技術、航海知識等與同期南海周邊國家進行比較研究。
  作為該課題的主持人,張朔人透露將關註美、日、越、菲等國相關研究成果,並加強與臺灣學者的合作研究。
  張朔人表示,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,中國學者對《更路簿》的形成時間、地名研究等取得諸多成就。在當前形勢下,其文物價值、學術價值、維護南海主權價值仍然凸顯。
  他稱,《更路簿》是海南漁民祖祖輩輩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南海作業指南,是海南漁民集體智慧結晶,有珍貴的文物價值。同時,現存各抄本中記錄國內航線,對南海諸島生物、氣象、地形地貌等方面研究提供資料支持。國外涉及越南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100多處地方的航行針位,為研究中國的海外交通史提供了可能。通過對漁民命名系統的研究,可以發現中國漁民對南海諸島的開發和利用。此外,《更路簿》中經濟、民俗等內容有待進一步挖掘。(完)  (原標題:海南學者以《更路簿》探究中國漁民南海開發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f82xfov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